急性和慢性子宮內膜炎該怎樣區分?子宮內膜炎分急性和慢性兩種,由于子宮內膜炎的類型不同,所以在診診斷和治療上以上是大不相同的,怎樣區分急慢性子宮內膜炎困擾了很多女性患者。
慈溪女子婦科醫院專家指出:患者可根據急慢性子宮內膜炎的不同癥狀來區分。
子宮內膜是指構成哺乳類子宮內壁的一層。對動情素和孕激素都起反應,因此可隨著性周期發生顯著的變化。子宮內膜出血是很多女性都遇到過的癥狀,出血有不規則的子宮出血,往往是由于子宮內膜炎導致月經過頻、月經過多、絕經期后子宮出血。
急性子宮內膜炎的癥狀
急性子宮內膜炎主要發生在分娩、流產或官腔手術操作尤其是非正規人工流產之后。產后感染及感染性流產是造成子宮內膜炎更常見的原因,也是更嚴重的類型。官腔內安放避孕器、宮頸擴張搔刮或宮頸電烙術、子宮內膜息肉、粘膜下子宮肌瘤或子宮內膜癌等均可發生子宮內膜炎。引起子宮內膜炎的常見細菌為大腸桿菌、葡萄球菌等。
急性子宮內膜炎的主要癥狀可有輕度發燒、下腹痛、白帶增多,白帶中帶血并可有惡臭。急性子宮內膜炎治療不及時可向深部發展成子宮肌炎、盆腔炎,甚至發展成敗血癥。
推薦閱讀:子宮內膜炎更大的危害是哪些? 哪些原因會導致子宮內膜炎的發生
慢性子宮內膜炎的癥狀
子宮內膜的慢性發炎叫慢性子宮內膜炎。可由急性子宮內膜炎轉變而來;也可由長期的輸卵管炎或嚴重的子宮頸炎擴散而成;宮內避孕器、分娩或流產后有少量胎盤殘留及胎盤附著部的復舊不全也可導致慢性子宮內膜炎;絕經后的婦女,由于體內雌激素水平降低,子宮內膜與陰道內膜均變得菲薄,輕易受細菌的侵襲,發生慢性炎癥;另外,子宮粘膜下肌瘤、粘膜息肉也能引起子宮內膜的慢性炎癥。
慢性子宮內膜炎的主要癥狀是不規則月經或子宮出血;下腹痛或墜脹感;白帶增多;發燒等;另外,子宮增大,有觸痛,子宮旁四周組織增厚壓痛。假如老年人患了慢性子宮內膜炎則會出現絕經后再次陰道出血,且有白帶增多,變得稀薄、血性。
慈溪婦科專家提醒:文章的闡述只是大概,建議您花幾分鐘時間與在線婦科醫生交流

慈愛圣愛婦科醫院,是慈愛最好的婦科醫院,是慈愛市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主治項目:宮頸疾病、婦科炎癥、月經疾病、性傳播疾病、婦科整形、婦科腫瘤、女性不孕。